歷史沿革
臺灣省立海事專科學校
民國42年6月~45年8月 戴行悌校長
- 42年6月1日本校奉准成立,校地300坪。
- 首屆招收駕駛科、輪機科、漁撈科學生127人。
臺灣省立海事專科學校→臺灣省立海洋學院
民國45年9月~至64年1月 李昌來校長
- 完成海事大樓、圖書館、工程館、行政大樓修建。
- 擴張校地,爭取國有地核撥3500坪。
- 興建祥豐教職員眷舍三棟及麗峰莊教職員單身宿舍。
- 46學年改四年制,增加航運管理科、水產教育科、造船工程科、河海工程科,成立夜間部。
- 53年改制學院,共7個系。復增設電子工程學系、海洋學系、水產養殖學系。
- 62年設立第一個研究所-漁業研究所。
臺灣省立海洋學院→國立臺灣海洋學院
民國64年2月~70年7月 謝君韜校長
- 擴充校地,購買北寧路海邊新生地、爭取海埔新生地、山林坡地15公頃,學校面積達30餘公頃。
- 興建中正漁學館、游泳池。
- 設立水產製造研究所、海洋(法學)研究所、海洋研究所、河海工程研究所。
- 成立電腦中心、設立電子計算機中心。
- 簽訂第一所國際姊妹校-韓國國立釜山水產大學。
- 68年改制國立,校名為國立臺灣海洋學院。
國立臺灣海洋學院→國立臺灣海洋大學
民國70年8月至79年7月 鄭森雄校長
- 擴展校地,與海爭地擴大學校用地,校地超過40餘公頃。
- 新建圖書館、育樂館、學生餐廳增建、綜合工程大樓、河海工程系館、造船工程系館、海洋廳、購置操船模擬機等。
- 78年改制大學,校名為國立臺灣海洋大學。學校規模擴至3學院、12系、7研究所、2博士班。
- 原航海學系、輪機工程學系改名為海洋運輸學系、船舶機械工程學系。
- 行政大樓各單位遷往濱海校區新行政大樓辦公。
國立臺灣海洋大學
民國79年8月~81年7月 汪群從校長
- 增設海洋法律研究所、海洋生物研究所、電子工程研究所(以上均為碩士班),另水食系,養殖系與河工系各增一班。
- 理工學院海洋學系暨海洋研究所改名為「海洋科學系」及「海洋科學研究所」;電子工程學系暨研究所更名為「電機工程學系」及「電機工程研究所」。
- 興建工學院館、河海大型綜合實驗室、綜合教學大樓(空中大學合建)、祥豐街305號中央公教住宅、男生第三宿舍等。
- 新圖書館正式開放啟用。
國立臺灣海洋大學
民國81年8月~85年4月 石延平校長
- 增設資訊科學系、四年制航海技術系及輪機工程技術系、輪機與機械工程研究所、漁業經濟研究所、造船工程研究所、水產生物技術研究所博士班。
- 代管國科會海研二號研究船,主導進行台灣北部海域海洋相關之研究調查工作,並參與WOCE、KEEP等大型國際合作觀測計畫。
- 興建技術大樓、工學二館,並獲教育部同意興建共同科教學大樓及綜合研究中心,興建工學院區人行地下道、改建祥豐街公教住宅三、五村,並完成濱海大門前海堤修護及強固工程。
- 完成濱海運動場外圍坡及填土工程,校地面積增加3.568公頃,並取得祥豐段市有地2865平方公尺。
國立臺灣海洋大學
民國85年4月~92年3月 吳建國校長
- 與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合作,開設水產養殖技術與經營管理研習班,招收國際學員。
- 推動國際認證,通過ISO9001:2000品質管理系統認證,商航輪三系及船員訓練中心通過STCW國際認證。
- 在宜蘭設立海洋資源管理推廣教育學分班、進修學士班。推動理工學院轉型理學院、工學院,水產學院轉型生命與資源科學院。
- 聘任首位副校長陳幸臣博士協助校務推動。頒發名譽博士張榮發先生,巴拿馬總統莫絲柯索女士。
- 提升教學與研究品質,建立教學研究單位評鑑制度,選拔優良教師,設立講座制度,推動研究中心設置,設立臨海生物實習場、國科會海洋科學研究中心岩心庫、近海防災科技研究中心、水下噪音暨流體動力研究中心,振動噪音工程研究中心、大陸漁業研究中心、海洋政策與法制研究中心、航海人員訓練中心等。
- 成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,協助學生成立學生會、學生議會,推動學生五育護照制度,注重全人教育。強化學生人文藝術涵養,聘任駐校藝術家,舉辦海洋文化節,籌設成立藝文中心。重視環境教育,進行龍崗校區生態普查,出版生態導覽手冊,舉辦螢火蟲季活動。
- 設置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,校務基金經費稽核委員會,成立校友服務中心,發行校友簡訊,積極推動校務基金籌募工作。
國立臺灣海洋大學
民國92年3月~95年3月 黃榮鑑校長
- 推動教學單位架構調整:「海運、技術兩學院整合成立海運暨管理學院」,下設商船學系(碩士班)、航運管理學系(碩士班、博士班)、運輸與航海科學系(運輸組、航海組)、輪機工程系(輪機動力組、能源應用組)(碩士班);「生命與科學資源學院調整更名為生命科學院」,下設食品科學系(食品組、生技組)(碩士班、博士班)、水產養殖學系(碩士班、博士班)、生命科學系、海洋生物研究所(碩士班、博士班)、生物科技研究所(碩士班、博士班);「理學院調整更名為海洋科學與資源學院」下設海洋環境資訊系(碩士班、博士班)、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(碩士班、博士班)、應用地球科學研究所(碩士班、博士班)、海洋資源管理研究所(碩士班)、海洋環境化學與生態研究所(碩士班);「工學院」下設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(碩士班、博士班)、河海工程學系(碩士班、博士班)、材料工程研究所(碩士班、博士班)、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(碩士班);「電機資訊學院」下設電機工程學系(碩士班、博士班)、資訊工程學系(碩士班)、通訊與導航工程系(碩士班)、光電科學研究所(碩士班、博士班);「增設人文社會科學院」,下設、教育研究所(碩士班)、應用經濟研究所(碩士班)、海洋法律研究所(碩士班、博士班)、通識教育中心、外語教學研究中心、師資培育中心,完成高教體系轉型。
- 行政單位組織改造:教務處所屬「出版組」及「教學評鑑組」合併成立「學術服務組」、原「進修推廣部」改隷為教務處「進修推廣組」、成立教務處「教學中心」、成立學務處「住宿輔導組」、成立圖書館「藝文中心」。
- 追求卓越頂尖,獲得94年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補助,95年獲得教育部5年500億推動卓越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之計畫補助(第一期經費),籌設「水產生物科技頂尖研究中心」。
國立臺灣海洋大學
民國95年3月~101年7月 李國添校長
- 獲得教育部補助「94年度延續性計畫」經費、95~101年度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」經費、「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」(95-6年第一期、97-99年第二期)經費、「98年教育部獎助大專校院發展區域產學連結績效計畫」3年期經費、「100年邁向頂尖大學計畫」經費等。
- 興建學生活動中心、校史室、工學院校區『雨水公園』、圖書館SMART空間、沛華大樓、生命科學院、體育館、國際學舍。
- 教學單位架構調整:成立海洋文化研究所(碩士班);海洋資源管理研究所改名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;海運學院「運輸與航海科學系」更名為「運輸科學系」。
- 行政單位組織改造:教務處分設註冊課務、招生、學術服務、實習暨就業輔導、進修推廣五組及教學中心;研究發展處分設企劃、計畫業務組、學術發展組三組及研究船船務中心、產學技轉中心;學生事務處:分設諮商輔導、生活輔導、課外活動指導、衛生保健、住宿輔導、五組及軍訓室;圖書暨資訊處分設採編、閱覽、館藏管理、參考諮詢、校務系統、校園網路、教學支援七組及藝文中心;國際事務處分設國際合作組、國際學生事務組二組;秘書室分設秘書、校友服務二組;海洋生物科技及環境生態中心。
-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(Times Higher Education)特刊公佈2011-2012世界大學前400大排名,本校首次進榜位列351-400名之間。
國立臺灣海洋大學
民國101年8月~109年7月 張清風校長
- 興建及修繕館舍,包含啟用一餐二樓教職員工交誼廳、完成海空大樓前廣場環境及交通動線改善、行政大樓第二演講廳整修、設置校區LED電子資訊看板、船錨裝置藝術、設置龍崗生態園區等。
- 教學單位架構調整:「通識教育中心」改制為一級單位「共同教育中心」、「海洋物科技及環境生態中心」更名為「海洋中心」、設立國家級「臺灣海洋教育中心」。
- 長榮集團張榮發總裁獲聘為本校特聘講座教授,並開設「張榮發講座」。
- 建置學校網頁及e化系統,包含公文線上簽核正式上線、校園資訊APP等。
- 推動國際化,加強募集資金,補助學生出國進修。
- 英國泰晤士(Times)高等教育專刊亞洲100大排名,本校首次進榜位列72名。
國立臺灣海洋大學
民國109年8月~迄今 許泰文校長
- 治校策略從提升世界排名至600名、積極向外募款、擴大外部資源、打造國際學府、及優化教師支持等規劃設計面著手。以工程建造面的務實思維,推動「2020頂尖海大工程」,分別為:「擴大外部資源,以特色研究提升國際化及全球排名」、「促進校園和諧,打造國際級海洋學府」、「教學精進與創新,健全學生多元學習與課外活動」以及「穩健制度及組織變革,支持校務發展」。
- 創新治校方法,包括募款設立2000萬元「海洋珍珠基金」聘請國際級大師、建立國際級特色研究團隊提升跨國研究能量、擴大學生出國研習開拓國際視野等,帶領全校師生及校務團隊,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打造成為「以海洋為主體,但不以海洋為限的教學卓越與研究頂尖國際一流大學」,為臺灣培育更多兼具國際視野及在地關懷的跨領域海洋專業人才!